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开班******
本报讯 (记者李佳霖)近日,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由中国戏曲学院承办、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具体组织实施授课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开班。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中国戏曲学院紧扣北京“一城三带”建设主题,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而精心设计与开展的年度重点工作。
本期研修班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所在永定河流域的市、县、区戏曲非遗传承人群中遴选学员参加学习。在该班学员中,既有国家级、省市级专业院团的优秀演员,也有全国主要戏曲院校的骨干教师;既有市区级非遗传承人,更有来自基层具有较好戏曲表演能力的非遗传承骨干。这些学员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是从培育“戏曲非遗传承人”到“戏曲非遗传承人群”工作理念进步的最好体现,更是戏曲非遗工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突出体现。
本期研修班打造高端、规范、多元、创新的课程组合,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阶段完成教学。在为期一个月的授课时间里,研修班邀请全国40位专家学者为该班学员授课,授课总课时达192节,形成“课程+讲座”“理论+实践”“素养+技能”的课程体系,尤其“非遗领域管理名家讲座”“京昆戏曲非遗名家讲座”“多剧种戏曲非遗名家讲座”的安排,帮助学员开阔视野、启智立志。
歌曲《多了一个家乡》******
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迅猛发展,许许多多的人或“北漂”,或“南下”,或“西移”,或“东迁”,从此,工作、生活在了新的家乡。有人说其是另一个故乡,也有人将之定义为新的家乡,我更认同后者。他(她)们心藏“乡愁”与“城愁”,用“没有得拿什么去舍”这一本我的价值追求,激励自己努力打拼、逐梦。“脚步匆忙因那放不下的力量”,这力量是和解想像与现实的最好方式,可以打造美好的今天,遇见更好的自己。
人间正道有沧桑。在高楼林立、硬朗有型的城市,我们蘸着疼痛,也写着幸福。谁不渴望这城市像故乡一样“也有那柔软的地方”,以期疗愈感伤与疼痛、宽容失败和平凡。幸好,这城市用温暖的光将那些愁绪、感伤和疼痛缝合在我们的身体里,化作“虚无”。
愿你我:在这里,能安放下自己的灵魂,拥抱妥妥的幸福。
此歌,致敬亲爱的城市,致敬向往美好、追逐梦想的那每一个你、每一个我。(词作者:周卫平)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